400-808-9633
在线询盘
现场勘察
方案报价
合同签订
下单生产
工程施工
验收售后
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反映生态状况的“晴雨表”,也是环境治理的关键依据。在这项关乎民生与发展的数据上,容不得半点虚假。日前,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透露,自2022年10月以来,共查处1968家弄虚作假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,移送刑事案件167起,公开曝光62个典型案例。一组组数字彰显了执法力度,也反映出造假现象的猖獗。“不到现场、到了不采、采了不测、测了篡改”,造假手段令人咋舌。本该严谨科学的监测流程,竟被当成随意摆弄的儿戏,背后是个别机构与人员毫无底线的逐利心···...
近日,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印发《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指引》)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就《工作指引》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。问:《工作指引》发布的背景是什么?答: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将“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”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“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”的任务要求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···...
近期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对入河排污口的定义、分类、设置、登记、监测、监督检查、规范化建设、信息公开等作出了具体规定,进一步明确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,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提供了依据。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(以下简称海河北海局)将立足职责分工,坚决贯彻落实《管理办法》规定,履行好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责,拓展“受纳水体···...